大暑是哪天-ag凯发k8国际

1. 大暑简介

大暑,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。到达时间在公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,太阳到达黄经120°时。这时正值中伏前后,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,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。气候特征是:“斗指丙为大暑,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,故名曰大暑。”大暑正值中伏前后,在我国很多地区,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,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,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。民间有饮伏茶,晒伏姜,烧伏香等习俗。

2. 大暑由来

太阳到达黄经120°之时为“大暑”节气。“大暑”与“小暑”一样,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,“大暑”表示炎热至极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六月中,……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大也。”这时正值“中伏”前后,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,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,但旱、涝、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,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。

3. 大暑是什么时候

2014年大暑时间:2014年7月23日 05:41:21,农历2014年六月廿七。

2015年大暑时间:2015年7月23日 11:30:25,农历2015年六月初八。

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,太阳到达黄经120°时是大暑。

4. 大暑的食材

适宜吃什么

1、中药方面可选用藿香叶、佩兰叶、炒麦芽、甘草、薏苡仁、麦冬、天冬、沙参、玉竹、菊花、石膏、半夏等。

2、适当吃些瓜果冷饮,特别是新鲜果汁,如西红柿、黄瓜、藕、豆腐、冬瓜、绿豆、胡萝卜、鸭、鲫鱼、木耳、海带、赤小豆、苦瓜、黄豆、梨、柠檬、柚子、苹果、甜瓜、葡萄、哈密瓜等。

3、饮食要以清淡芳香为主,因为清淡易消化,芳香可刺激食欲。且进食要定时定量,注意多饮开水。


禁忌吃什么

1、忌食变质、不洁食物。

2、冷饮不能过量,不宜过食冰镇食物、冰冻饮料、冰淇淋等。

3、忌食厚味、甘肥滋腻、生湿助湿的食物,如动物脂肪、油脂、海腥鱼类。

4、忌食酸涩辛辣、性属湿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,如生葱、生蒜、生姜、芥末、胡椒、辣椒、茴香、桂皮、韭菜等。

5、忌生食海鲜或死的动物性食物。

含钾食物有益健康

在大暑期间劳作或者活动,一会儿就会大汗淋漓。汗液分泌过多可能会令人手脚无力、疲惫不堪。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饮用盐开水来补充汗液中流失的钠成分,但却忽略了和钠同时随汗液排出体外的钾。

从吃的食物中吸收钾元素是大暑时节在饮食上应该注意的一个重点。由于茶叶中富含钾元素,要想补充钾,首先可以通过喝茶的方式。其次可以选择同样富含钾元素的豆类,例如黄豆、绿豆、青豆、黑豆、蚕豆等;或者含钾较多的蔬果,如香菜、水芹菜、香蕉、柑橘等。另外,还可以选择玉米、红薯、牛奶、鸡肉、鲤鱼、黄鱼等,这写食物也含有相当多的钾元素。




及时补充蛋白质

盛夏时节气温很高,人们常常选择每天只食用黄瓜、西红柿、西瓜等蔬菜和水果,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。夏季的“清淡”饮食指的并不是只吃蔬菜和水果,而是少吃油脂含量高的、辛辣的或者煎炸的食品。

进入大暑以后,高温天气会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,从而大量消耗蛋白质。如果只吃蔬菜水果,就会造成蛋白质缺乏,体质下降,人体会感到疲劳、嗜睡、精神不济;到了秋天天气变冷的时候更容易得病。所以应适当地吃一些瘦肉、鸡蛋或者喝些牛奶,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。

冷食忌过量,早餐需注意

虽然冷食可以除去燥热感,但是会给人体的健康带来损害。

出于保护脾胃的考虑,早餐应该尽量吃些热的东西。由于夜晚的阴气在早晨还未彻底消除,气温还没有回升,人体内的肌肉、神经、血管都还处于收缩的状态,如果吃冷的早餐,会让体内各个系统收缩得更厉害,不利于血液循环。或许初期并不会感觉到胃肠不适,但持续的时间一长或者年龄渐长以后,喉咙就会有痰,而且很容易感冒或者有其他的小毛病,这些都是因为伤了胃气的缘故。

大暑最应该吃的食物:牛蒡

养生功效:在大暑时节食用牛蒡,有助于清热解毒、祛风湿、润肺润喉,并对风毒面肿、喉咙肿痛及由于肺热引发的咳嗽疗效显著。

挑食标准:上等的牛蒡表面较为光滑、体型较为顺直、没有杈根、没有虫痕。

食而有道:在炒制时,最好爆炒几下便出锅,这样有利于保留牛蒡中的营养成分。

适可而止:100~150克/次。

5. 大暑的食谱

(1)姜母老鸭汤

【材料】白条母鸭1只,水发香菇350克,红枣、黑枣各50克,枸杞子、党参各25克,当归10克。

【调料】植物油、香油、葱段、姜块、料酒、味精、盐、高汤各适量。

【做法】

①鸭切块,略焯;红枣、黑枣去核;党参、当归切段。

②炒锅放植物油烧热,放葱段爆香,放鸭块略炒。

③放料酒、水、党参、当归、红枣、黑枣、姜块,大火烧1小时,倒入砂锅中。

④放香菇、高汤、枸杞子,小火煲30分钟,加味精、盐略煲,淋香油即可。


(2)素炒牛蒡根丝

【材料】牛蒡根300克,熟白芝麻适量。

【调料】植物油、酱油、白砂糖、料酒各适量。

【做法】

①牛蒡根去皮,洗净,切丝。

②炒锅放植物油烧热,放入牛蒡根丝略炒,加入酱油、白砂糖、料酒炒熟,盛出,撒上白芝麻即可。


6. 人群养生

1.男士:

(1)炎炎盛夏,小心暑邪来袭

根据传统中医学理论,阳邪是由火热之气化成的,只在夏季出现,是夏季的主气。一旦暑邪入侵人体,腠理便会打开,汗液分泌也会随之增多。出汗过多导致体液减少的现象,中医称之为伤津。这种疾病一般伴有口干舌燥、大便偏干、尿液偏黄、心烦意乱等症状。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,很有可能会因为超过生理代谢的极限而损伤元气,从而引发身体乏力、气短寡言等“热病”症状,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昏倒、休克甚至死亡。


其实以上所描述的皆是中暑的症状,这些症状大多是由于身体在过分暴露于高温环境后,体温调节体制产生障碍所导致的。所以在大暑期间,应该做好防暑降温工作。

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,即使烈日炎炎,中暑也是可以预防的。这一时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,注意锻炼身体,保证充分的营养摄取,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果蔬。进行户外活动时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,适时涂抹防晒霜,戴太阳镜或者遮阳帽,打遮阳伞,并携带一小瓶水以便即使饮用,另外可携带一些藿香正气水、清凉油等药品。

(2)心理暗示,可降体温

科学家的研究表明,约有16%的人在大暑时节表现出行为异常或者情绪上的不稳定,尤其是中老年人。这种现象又称为“夏季情感障碍”。被这种病症侵袭的人群可能情绪上会显得比较烦躁,喜欢乱发脾气,心态不好,行为异常。医学界认为这种病症与气温、汗液分泌、睡眠长短以及饮食状况密切相关。如果气温超过30℃,日照时长高达12小时,就更容易引发情感障碍。加上汗液的分泌增多,人体的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,这将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,进一步导致情绪和行为上的异常。

现在心理学研究发现,心理暗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的生理功能。因此,发生夏季情绪障碍时,不妨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。

“调息静心,常如兆雪在心”是古代夏季养生所推崇的原则。所谓“心静自然凉”,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。保持平和的心态,切忌过于激动、急躁和愤怒。当天气太热让人心烦气躁的时候,可以尝试一下心理暗示,回忆一些发生在冬天的事情,把注意力从炎热的天气转移到想象的图景之中。或者在房间里面挂一些有清凉感的风景画。

2.女士:
(1)不要穿得太少

为了贪图凉快,许多年轻女孩喜欢穿小背心和超短裙;其实这样并不能达到比较好的降温效果。研究资料显示,如果人体身处18℃~28℃的气温中,大约有70%的体温会通过皮肤辐射、对流和传导散发出体外;当人体的温度与气温相当时,人体便会完全靠汗液的分泌来散发热量;而当气温超过体温(36.8℃左右)时,皮肤不仅不能散发热量,反而会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取热量。因此,倘若衣着过于单薄,不仅达不到降温的效果,反而会使体温升高。

要想夏季凉爽,可以选择一些吸湿性较好的衣物。经过测量,当气温处于24℃,相对湿度在60%左右时,蚕丝品的吸湿率约为10%,而棉织品约为8%,在所有的衣物材质中,合成纤维的吸湿性最差,吸湿率不到3%。所以夏天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真丝、天然棉布、高支府绸等面料的衣物,以达到吸湿降温的效果。


(2)警惕“空调病”

近年来,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变暖的加剧,空调已经越来越普及。空调给人们带来了快乐,消除了暑热,但是也让人们困扰,因为它引发了一种心的都市病—“空调病”。

长期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的人,应该注意一下几点:

一、应该选择带有换气装备的空调,每天早晨和傍晚都要打开窗户通风换气。

二、不宜让通风口得冷风直接吹到身体。汗流浃背时尤其要避免吹冷风,以防降温过快而引发疾病。

三、空调的温度不宜调得太低,最好控制在26℃左右。另外,最好把室内外的温差控制在6℃~8℃左右。

四、适时交换空调的温度,幅度保持在3℃~5℃左右。这样一来,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就会“紧张”地自我保护,能增强抵抗力。

五、离开有冷气的房间外出前,要先去阴凉的地方一会儿,等到身体适应了外面的气温再到阳光下活动。

六、当写字楼的中央空调温度较低时,最好穿上长袖衣服,切忌裸露关节,以免引发关节病。

3.老人:
“过度牵挂”有害健康

随着年岁的增大,老人们时常会把感情生活的重心放在儿女身上,而且十分容易表现出儿女的依赖;但是对儿女的过度牵念会使老年人的精神过度紧张。尤其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,更容易因为过度焦虑而发病。专家建议,时常因牵挂儿女而心神不定的老年人,应该注意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,以免伤及身体。


首先,在于儿女沟通时,老人们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,关心要适度,给儿女保留适当的个人空间。

其次,老人们可以经常探亲访友,发掘自身的兴趣,从其他人那里获得一定的关怀和慰藉。

最后,老人们要学着进行自我调适,感觉郁闷、慌乱、焦躁时可以看些电视娱乐节目,或者听些舒缓的音乐,或者做几个深呼吸,让心情平静下来。

4.孕妇:
炎炎大暑日,敛思以养神

大暑时间天气十分炎热,很容易引发脑血管病。这是因为高温的天气容易让人血压忽高忽低、情绪急剧波动、血黏度上升、精神不济。所以在这个时候最好不要用脑过度,尝试排除一切杂念,聚气凝神,以养护身心。


当人们聚精会神地思考的时候,能够使头脑更为灵活,心智得到开启,并能延缓大脑衰老。但要注意的是,过度的忧思可能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危害。根据中医学理论,思索这一行为来自于脾,发自于心,如果思虑过度可能会伤到脾和心,使人的心气受到阻滞,从而诱发各种疾病。《皇帝内经》中也说,“思伤脾”、“思则气结”、“多思则神怡”。如果思考过度,很容易出现头晕目眩、困倦乏力、心悸气短等症状。现代医学研究发现,忧思过度容易让神经高度紧张,并会提高心率和血压,有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,如果长时间处于忧思之中,就容易引发脑血栓、脑缺血、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。

所谓“凡人不能无思”,想彻底摆脱忧思是不可能的。大暑时节应该尽量避免在小事上冥思苦想,不要把过多的忧虑放在身外之物上。只有思想负担得以减轻,才能够“全神息率”,避免“神虑静散”。

7. 小常识

消暑保健扇扇子

由于人们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,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空调和电扇,由于手摇扇子逐渐被人们遗忘。其实在酷热的大暑时节经常手摇一把扇子,对于消暑降温、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都有很好的作用。

研究表明,只有手指、手腕和关节肌肉协调运动,才能把扇子摇动起来。天气炎热的时候,通过摇动扇子,不仅可以锻炼手臂上的肌肉,使手上的关节更加灵活,还能调节身体的血液循环。如果肩关节受寒或者在很长一段时间缺少锻炼,人很容易患上肩周炎。通过摇动扇子可以运动肩关节,从而有效地预防这种疾病。


摇动扇子虽然只需要运用到单只手的力量,但是能够运动手部肌肉和关节,还能让大脑的血管灵活地收缩与扩张。由于人的左脑控制人体的右半部分肢体,而人的右脑控制人体的左半部分肢体。通常情况下人都是用右手来进行各项活动的,所以大脑的左半球能够得到比较多的锻炼,而大脑的右半球得到的锻炼较少。

通常情况下,多数老年人的脑溢血会发生在右脑,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左右缺乏运动而使得右脑的血管缺乏锻炼所致。所以在炎热的天气里,老年人最好用左手来摇扇子,这样一来,左侧肢体的灵活性就能得到改善,从而使右脑得到锻炼,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。

大暑时节,很多人因为贪图一时的凉快而直接使用风扇或者空调,结果很容易患上感冒。而手摇扇子的风速和风力都比电风扇和空调要小得多,不易使人感冒。

另外,扇子的体积较小,携带十分方便。特别是在纳凉的时候,边说话边缓缓摇扇,既可以消暑降温、驱赶蚊虫,又能达到健身养生的功效,实在是值得推荐。

贴心提示:

虽然可以选择在楼道、长亭、草地上、树底下纳凉降温,但这些地方往往湿度比较大,长时间待在如此潮湿的环境中,会引发中风、湿疹、咽喉疼痛、偏瘫等疾病。所以不要贪图凉爽,在阴凉的地方待得太久,更不要在阴凉的地方睡觉。另外,在一个地方坐得太久,不利于血液循环,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更应该注意。最好是在坐了一两小时之后,起身走走,活动一下筋骨。

8. 节气习俗

吃“仙草”

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“吃仙草”的习俗。仙草又名凉粉草、仙人草,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,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。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,被誉为“仙草”。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,广东一带叫凉粉,是一种消暑的甜品。

烧仙草本身也可入药。民谚:六月大暑吃仙草,活如神仙不会老。烧仙草是台湾着名的小吃之一,有冷、热两种吃法。烧仙草的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苓膏,也同样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。但这款食品孕妇忌吃。


大暑船

送“大暑船”是浙江沿海地区,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,其意义是把“五圣”送出海,送暑保平安民。送“大暑船”时,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。

大暑送“大暑船”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。“大暑船”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,长8米、宽2米、重约1.5吨,船内载各种祭品。活动开始后,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“大暑船”在街道上行进,鼓号喧天,鞭炮齐鸣,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。“大暑船”最终被运送至码头,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。随后,这艘“大暑船”被渔船拉出渔港,然后在大海上点燃,任其沉浮,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,生活安康。台州椒江人还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,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,姜汁调蛋“补人”,也有老年人喜欢吃鸡粥,谓能补阳。


吃荔枝

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、羊肉和米糟的习俗,叫做“过大暑”。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,富有营养价值,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。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,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。这一时刻吃荔枝,最惬意、最滋补。于是,有人说大暑吃荔枝,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。

温汤羊肉是莆田独特的风味小吃和高级菜肴之一。把羊宰后,去毛卸脏,整只放进滚汤的锅里翻烫,捞起放入大陶缸中,再把锅内的滚汤注入,泡浸一定时间后取出上市。吃时,把羊肉切成片片,肉肥脆嫩,味鲜可口。

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,透熟成糟;到大暑那天,把它划成一块块,加些红糖煮食。说的是可以“大补元气”。在大暑到来那天,亲友之间,常以荔枝、羊肉为互赠的礼品。


喝暑羊

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“喝暑羊”(即喝羊肉汤)的习俗。在枣庄市,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“喝暑羊”。

枣庄吃伏羊的习惯,与当地的农事、气候有关。枣庄是有名的麦产区。入伏之时,正是麦收结束,新面上市。是一个短暂的农闲期。夏收初过,人已疲惫,该休息休息,享受享受。农村有什么好吃的?也就是吃个新麦馍馍。狠狠心,杀只羊,不舍得自己吃,把嫁出去的闺女接回来,带着外甥狗子,回娘家,吃新麦馍馍,喝羊肉汤。你家闺女接回来了,我家也不能拉后,也蒸新面馍馍,也杀只羊,也把闺女接回来,吃伏羊。于是便成了一方民俗。

营养学家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,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。三伏天,人体内积热,此时喝羊汤,同时把辣椒油、醋、蒜喝进肚里,必然全身大汗淋漓,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,同时排出体内毒素,极有益健康。


吃凤梨

大暑期间,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,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。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“旺来”相同,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、生意兴隆的象征。

另外,大暑前后就是农历六月十五日,台湾也叫“半年节”,由於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,所以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“半年圆”,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,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,象征意义是团圆与甜蜜。

民俗专家表示,种种趣味盎然的大暑习俗,体现了人们追求身体健康的美好情感,也给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。


展开全部内容
网站地图